风险雷达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9-10-24 18:15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属外压式,缺乏主动性

中小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压力及推动因素主要来自外部,来自监管部门的强制性的监管要求,从而导致目前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于流动性静态的良好表现,可能导致将“流动性充足”与“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强”混为一谈。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自主性不足,远未成为中小银行的内生行为,缺乏从自身意识、考虑自身长远发展出发的,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探索。此外,受发展规模与发展阶段的影响,大部分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的管控上,流动性风险的管控意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二)重盈利性,轻流动性现象明显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注重规模增长的粗放性发展模式,依靠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将“盈利性”摆在首要位置。在中小银行的利差收入中,对公授信业务在其利润收入中占比较高,而议价能力、稳定性更强的零售业务占比不足。对公负债业务的大金额、低成本以及相对便捷性和对公资产业务的易营销、大金额、长期性,导致大多中小银行偏好对公业务,这是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一大诱因。为追求资产的高收益,大部分中小银行往往存在流动性较高的短期性票据等配置较少,而期限较长、流动性较低的贷款配置过高,且尤其偏爱中长期贷款的现象。收益的现实性,流动性的或有性,结果使其在贷款上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收益”,产生盲目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贷款“三查”审慎性不足等现象,在放大信贷风险的同时,最终为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三)资产负债业务的期限错配

流动性风险的内生性根源是资产与负债流动性的不匹配,对中小银行而言,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原因是其主观上通过“短借长贷”来获取更大利差,提高收益;客观上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多和金额较大。随着“金融脱媒”和投资多元化,活期存款占比上升,稳定性下降,中小银行盲目追求高收益而使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存款期限短期化、贷款期限长期化的现象更为明显,导致了负债的流动性高于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了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存款和贷款的期限相互不匹配引起的流动性缺口,期限错配凸显,给中小银行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中小银行近几年来金融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部分资金投向了收益率高但是期限较长的业务(如受益权信托等),偏重收益,也使得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金融市场业务本意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配置,获利性和流动性管理,非获利为唯一。

(四)其他风险的转化

因为流动性风险属于一种间接的综合性风险,是银行所有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其发生的原因可能并不完全是由流动性管理本身引起的,如果其他各类风险长期潜伏,积聚而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都会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表现和爆发出来。在这些诱发流动性风险的其他风险中,信用风险往往是流动性风险产生的直接诱因。当前,信贷资产的质量也是影响中小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在近年来,外部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受中小银行前期信贷扩张迅猛,大量资金流入基础设施、产能过剩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影响,贷款投放存在明显的客户、行业集中现象,信用风险暴露持续,不良贷款凸显,使资产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变现,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严重影响到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

(五)“金融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行,银行等间接融资的主体地位逐步受到削弱,金融脱媒的趋势已确定并不断发展。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今天,“余额宝”、“网上的定期理财”等新兴理财工具吸引了大量中小投资者的视线。与此同时,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一些大型公司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小银行优质客户流失,致使存、贷款遭到分流,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

(一)转型升级、差异化竞争

中小银行应与大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根据中小企业及广大居民的需求提供特色产品及服务,无论在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方面,“中小个”应是中小银行的主要市场定位。中小银行应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风险管理策略,深入城乡、扎根基层,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同时,注重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研究开发网络产品与渠道,通过创新渠道,创新业务来提高获取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能力。

(二)增强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

由于流动性风险对中小银行危害极大,因此,中小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因追求过高的盈利性而引发流动性风险的情况,防止突发的流动性产生的压力在中小银行造成流动性危机。因此,在组织形式上,要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权限,并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使之负责统筹管理全行所有资金的使用和筹集部门的资产负债,制订流动性风险管理计划,持续分析流动性需求和供给,以避免流动性头寸过量或不足;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董事会和高管层路径、频率,确保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和特定目标的实现。在思想层面上,注重培育中小银行各层级人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以保障流动性风险管理各项措施顺畅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作用。

(三)完善中小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管理

1、完善负债业务管理

因为存款是商业银行运营的前提和基础。中小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因此要注重定活期存款的比例,提高中小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坚持抓小不放大的负债战略,除企业存款外,储蓄存款业务应作为中小银行负债业务的基础,中小银行应以扬长避短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市场细分的要求,找准主要为城乡居民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研究“中小个”客户需求,要依靠不断提高的服务,不断开发的新产品以及营业网点贴近客户等优势,大力发展负债业务。但因被动性资金来源在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时,不仅不能缓解,有时还会加剧风险。因此相对于被动负债而言,中小银行应不断探索主动负债,尝试发行金融债券,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在与同业的交往中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往来关系,提升在同业中的信用,提高主动性负债的能力,通过主、被动负债行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完善资产业务管理

中小银行要根据自身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合理控制好贷款发放的规模、期限和速度,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匹配结构,为流动性管理留有适当的调整空间。坚持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与流动性风险管理相结合,期限性、分散性、流动性统筹兼顾。适当扩大对个人和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提供符合客户需求和经济发展规律的短、中长期信贷产品,适当调整信贷资产久期,实现信贷业务均衡协调发展。根据中小银行自身的资本规模、客户行业特点、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动态监测体系,在资金投放中做到客户、行业、时间分散,通过信贷结构的优化来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同时,中小银行应优化流动性资产储备和资产结构,在资本市场拓展资金运用空间,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利用货币市场工具来满足自身的流动性需求,例如积极发展收益较高、资金占用少、风险权重低、资产易变现的票据贴现和回购业务等,以不断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使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银行应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来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分析与监测,充分掌控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及变化。流动性监测力求涵盖银行的各业务层面,以确定风险来源、敞口,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流动性需求预测,防范流动性风险。充分重视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运用,压力测试是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小银行应根据本行业务发展、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制定本行压力测试方案,并在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预案,提前做好安排和计划。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策略,业务特点以及风险的侧重点来测定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的承受度,充分考虑到压力情景下各类资产变现的可能性,以及资产损失的可能性,预测未来稳定的现金流入和可能的现金流出。以测试的结果为前提,来制定有关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程序、方法和策略。

对于流动性风险的适当提前的预警,可以为银行争取更多的危机处置时间,防止情况的蔓延和恶化。中小银行应注重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的建立,将预警机制作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预警指标的选择、预警策略及程序的设定,以及与传媒的联系,公开披露信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抉择。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完善应急预案,预设好流动性风险发生后的有效处置模式,使中小银行能及时迅速的应对一定范围的、非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

(五)控制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近年来,在外部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影响中小银行主要资产一一信贷资产流动性能力,如信贷资产质量不加控制与改善,将严重影响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小银行应当着力信用风险管理,主动应对经济的持续下行,采取“控新降旧”两手抓,运用传统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和创新不良处置方法,加快不良贷款的存量处理与加强不良贷款增量防范双管齐下,加强信贷资产质量控制,防范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持续减弱,利润下降,诱发流动性风险。

(六)建立应急互助机制,缓释流动性风险

因流动性风险具有突发性,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中小银行一己之力可能无法充分化解风险,因此,需要预设稳定、快速的筹措能力,高效的资金紧急补充机制,如加入某些资金互助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作用,在出现流动性风险恶化苗头的时候,可以及时而迅速的对外寻求资金帮助和支持来及时化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这种关于流动性互助性共同体在中小银行中已普遍存在,例如浙江城商行之间于2014年签署了《浙江辖内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支持协议》(截至目前有含网商银行在内的11家成员行,网商银行为2016年新加入),成立了辖内城商行流动性支持专项资金,成员行在流动性支持方面进行了合作,对此,需要保持、扩展和强化。此外,中小银行要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建立相对稳定的业务伙伴关系。

(七)逐步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

鉴于需考虑的因素、涉及的指标以及建立的模型较多,通过流动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各监管指标信息,实时反映流动性的状况及趋势。因此,中小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应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软硬件等的各方面的支持与条件,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包括前台交易记录信息、风险限额、各种风险头寸、金融工具的信息、极端损失事件、外部损失事件等的流动性风险数据,利用各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模型,从数据仓库中自动进行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提示和预警。以系统化、标准化、模型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来强化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此文作者:湖州银行 郑国平。接上篇文章:http://www.riskraider.com/baike/21.html

服务热线

021-68580928

风险雷达微信二维码

风险雷达公众号

姓名*
手机*
公司*
职务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