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雷达

企业风险管理容易陷入的六个误区

2020-08-03 14:22

经济走势尚未企稳,贸易保护、疫情、政策等外部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正在打乱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的工作节奏、计划安排和设定的目标。关注风险,管理风险,从未象2020年这样迫切。

“风险”本无太过的神秘,只有认知的准确与否。人们在准备、开展或者进行某一具有一定影响的事项时,总会面对一些不确定性,往往在潜意识中也会有一个基本的判定,从而得出结论,并付出行动。至于行动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然你准备或已经采取了某种行动,就必然有采取行动的理由,这就是一个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当然,无论行动的结果好或坏,都应该接受。这就是启蒙式的风险管理。

时代在进步,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人,都有了越来越多的渴望、追求和期望目标,这就意味着要去面对由此而带来的风险挑战。一个不敢承担风险的企业是不可能进步的,当认识到风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时,风险管理就被当做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于是,我们常常见到,在保险、理财、投资、健康,乃至出行等诸多领域,出现了很多专门的服务机构,以专业化的研究视角或工具,为你进行风险分析、警示并提出建议,当然是否采取行动,需要本人去忖度、去决定。而当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追求发展的一项保障措施或管理要求时,则意味着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确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原来没有风险管理,区别在于其是分散性的,还是系统性的;是启蒙式的还是规范式的;是可有可无型的,还是尽职尽责型的。

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意义无可非议,但稍加不慎,就容易落入以下六个误区。

误区一:把风险管理当做无所不能的工具

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目的在于识别影响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恰当的采取措施,从而化解、降低风险,这是良好的初衷。而认识的全面性、准确性,措施的有效性,则与当事者的认知能力、水平有极大的关系,并不完全意味着采取了措施,风险就一定不会发生,也不意味着,风险发生了就怀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即使企业遇到的是确定性的风险,制定了确定性的措施,但执行不到位,可能也是昙花一现,这就回到了管理的最根本问题——人。即便如此,也不存在所谓的包治百险的风险管理专家,而只有领域内的风险管理行家。

误区二:一网打尽式的理想化追求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不同性质、从事不同行业的企业,其采取的风险管理工作方法、机制可能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类型企业,由于发展基础、管理水平不同,其对风险的态度和行动也会存在差异,不加区分现实条件的风险管理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现实中,不少企业开展的地毯式风险梳理,不能说错误,但究竟有多大意义,需区别对待。企业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要一网打尽,实非易事。笔者认为,企业运营中,面对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风险,另一类是不确定性风险。企业能够把重要的确定性风险梳理出来,把过程因素管控好,企业风险也就管控了85%。确定性风险应该是与企业较主要目标相关的,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至于不确定性风险,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评估识别,二是制定好预案,三是能够快速反应。例如,2020年初的疫情,对企业而言,就是不确定性风险,用风险管理的观点,回头去审视它,去责难或评价重大疫情风险管理是否到位,没有任何意义,企业可做的就是采取紧急防控疫情措施,做好疫情发生风险的预案。但针对疫情,企业需要评估疫情对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对2020年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风险,并采取措施。

误区三:把风险管理的“全面”作为衡量准绳

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从风险理念上,是覆盖全面的,但并不意味着无分企业及职能、业务机构定位与作用、无分业务性质、无分岗位人员的具体岗位情况,而采取僵化的模式。现实中,有些企业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管理者经常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工作,对风险管理的“全面”提出疑问和责难,甚至振振有词,其实这就是局限于“表面认识”和“认识本质”的区别。

企业中,有很多管理工作,本身就带有风险管理的属性,例如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工作,类似工作,没必要画蛇添足,在管理健全的前提下,只需要结合日常工作,对关键环节进行检查、评估、改造就可以了,当然对评估、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漏洞或缺陷,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其本质也是履行了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至于安全管理部门如何总结风险管理工作,那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环境和语言的理解和统一问题了。

误区四:一成不变甚至越来越多的风险清单

很多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中,会结合风险梳理,列出运营程序或流程中存在的确定性风险清单,这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由于风险梳理主要基于风险管理工作角度开展,企业往往忽视了现有的管理基础,而把各种可能的不确定因素罗列其中。企业是追求发展的,企业管理也是在发展中不断健全、规范、提升的,很多确定性风险,只要执行现有的管理标准,完全可以达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而不需要另起炉灶,导致管理多头和管理复杂化问题发生。其次,企业对梳理出的风险清单,在采取必要措施,并确认基本得以化解或降低的情况下,应及时移出清单,而不能作为积累。再次,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不能建立于假设条件上,而应建立于必要因素触发的基础上,否则,这项工作就会陷入无法自拔的被动循环。

误区五:为追求形式而导致管理复杂化

企业管理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机制建设,让管理简单化,而不是越管越复杂!这是企业管理中最常遇到的问题,由于部门过度追求形式或自我价值体现,设计并提出很多复杂的要求,甚至没有高深的模型、量化方法,就不能反映具体工作的水平和负责程度,或者一个简单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重要风险事项,都要颇费周章地去研究一番,不仅降低了效率,也没有达到提升效果的预期。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问题出在部门本位工作与企业主要目标的脱节。

企业风险管理与对应的业务管理并非两张皮,而是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过程,在内涵方面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企业采取什么方式、方法需要区别对待,譬如,企业要在某常规领域形成日常的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监控效率,快速自动预警的目标。但对于重大事项执行中的非常规性直观风险,只要彻底落实制定的措施就可以了,不必复杂化处理。

误区六:把本质风险当做重要风险事项去管控

所谓本质风险,就是由于从事某行业、开展某业务而必须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是结果型的。结果型的风险没必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频频乐道,只要企业存续就不会消失。对本质风险的管理,其途径就是加强过程风险的管控。

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要尽可能避免陷入几个误区,应始终坚持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创造、增长、实现相结合,与企业的主要目标、重要业务、事项的目标相关联,由此融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一个将风险管理始终局限于后台管理的企业,其风险管理的真实作用值得怀疑。风险管理理念只有贯穿于企业的前、中、后台,并被业务执行者、业务管理者、企业经营管理者所主动接受和运用,即使工作中没有体现出专业的、表象化的风险管理术语,但却保证了企业追求的风险目标的实现,又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原创来自中科慧达,作者文天。

服务热线

021-68580928

风险雷达微信二维码

风险雷达公众号

姓名*
手机*
公司*
职务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