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1-68580928
截至5月7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73万例,5月6日全球新增9.27万例,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已经麻木了,其实就是全球疫情现在还看不出拐点的趋势,简要概括如下:(1)尚无特效药,无论中西药都需要临床数据的反馈。全球都在等待疫苗,但疫苗的大规模上市和人群接种需要较长时间;(2)国内疫情降级了,但只要疫苗不出,风险就未解除,不可大意;(3)海外形势极其严峻,美国超过126万例,英国死亡病例成欧洲第一,俄罗斯爆发式增长,印度就不说了,专家认为全球疫情有二次或多次爆发的可能;(4)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受重创,复工复产状况难料,供应链中断,对我们来讲,外需必将严重下滑,这些影响将反应在二三季度;(5)国际局势复杂,大国关系进入“迷航期”;(6)经济危机很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ing,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但疫情如果不控制,仍然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风险,说黑天鹅的一只翅膀还没开始扇动亦不为过。
和君咨询认为,世界经济百年可以划分为三纪元:二战之前--二战之后--新冠疫情之后。这不只是强调新冠疫情的严重和影响,而是想强调: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再也回不到从前。
因此,全球疫情长期化、防控常态化,经济大幅下滑衰退,已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那么,该怎么打这场“持久战”?和君咨询一直与客户保持了高频沟通,组织咨询团队深度研究,针对政府和企业当下最关心的一些实际问题,给出我们的观察和建议,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企业要对资源和能力做一次系统的自检和盘查,具体包括: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情况、复工复产进度、供应链受影响程度、投融资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
企业需要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完成系统思考,形成一套“战时”状态下的完整打法。战略思考可以更机会主义,更短期,更务实,但也需要把握好和“以终为始”的平衡,力求“短期见利见效,长期具有未来意义”。在这个时候,地方政府、央企国企十四五规划的需求更迫切。
大多数企业需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战略动作:(1)求共识。把疫情作为增强凝聚力的抓手,力求在管理层面达成经营发展共识,在整个企业内部实现“上下同欲”;(2)拢资源,减少消耗,保证现金流;(3)挖潜力,扩大现有客户的合作机会,同时扫描新需求新产品机会,增加营销力度;(4)降成本,增效率,回归商业价值创造的本质。
多元化企业要综合评价自身的业务运营管理能力,在疫情过后逐步剥离投入产出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业务,并在业务瘦身的同时,建立动态业务评估和处置的管理机制;生产性企业要优化采购标准和流程,减少过多的资金占用,同时,设定库存的预警线和报警线,减少过多的库存积压;服务型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用于应对突发危机的公积金,能支撑至少3个月的人工成本支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疫情下半场,与疫情初期相比,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明显出现好转,恐慌、焦虑情绪减少,并开始期待生活工作恢复正常。随着企事业单位纷纷复工,组织的关注重点逐渐转移到弥补疫情期间造成的业务损失,员工心理建设工作逐步松懈,但如果在此期间放松了员工心理健康,员工的心理压力很可能从显性转变为隐性,从突发转变为慢性,由担心疫情转向担心失业。
因此,企事业单位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积极进行员工心理辅导,重构企业价值观,营造人性化组织氛围。同时要进行正向宣传,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战略部署安排,上下同心复工复产。对于特殊人群(海外员工、子女留学的员工等)要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防控信息与防控物资,以及针对焦虑恐慌情绪的心理帮助。
企业要针对未来的形势做好财务预期管理,迅速梳理出准确反应企业当下真实状况的财务报表,并就各项可能采取的重大行动做好财务安排。首先要做现有薪酬成本及结构分析,设计应对危机时期的薪酬方案;积极清点库存,将库存资产积极变现,回笼现金;对可能采取的业务收缩及产品价格调整等提供财务测算,并明确经营底线及关键控制指标等等。必要的话,董事长及高管团队应带头降薪,以尽力确保基层员工的工资发放。
关键时期要算大账算远帐,牵手上下游协作。对上游重要供应商尽量确保资金应付,对下游重要客户的应收款项尽量分期延期催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需要专门制定特殊时期的经营计划及策略,有计划地逐步启动重点经营场所和业务,保证业务流动起来,便会有现金回笼,减轻财务压力的同时,更会增加经营信心和希望。
企业根据情况考虑是否要股权债权融资,以增强公司底子,提高度过危机的能力,也便于危机后迅速发展。股权融资的对象不仅可以考虑外部合适的股东,也可考虑内部有条件的高管。债权融资的方式不仅是常规的机构渠道,也可以考虑股东个人债权融资。
情况不容乐观,市场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回到疫情之前,企业应尽快做出品牌营销的系统化能力升级。生意下滑,找点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渠道、新市场,用一些创新模式,企图做出来新增长?恰恰相反!时局艰难,品牌资源和营销投入首先应聚焦在“生意根据地”:老客户、最关键的核心客户;成熟产品,被市场实战证明了的盈利能力;核心渠道,常年协作顺畅的厂商关系等。如此,营销投入产出最有效率,不但为自己拓宽护城河,保障基本盘,而且你会惊讶的发现,原以为已经饱和的成熟市场,居然还能爆发出如此之大的生意潜能。
当大家普遍遇到同样困难的时候,若能放下竞争对立,将竞合伙伴们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并以此牵引资源,那么你的企业最可能成为产业龙头。经济危机压迫的不只是个体企业经营,更是产业生态效率,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抱团取暖。
营销并非虚妄幻想的“危机并存”,疫情将加速产业链优化和集中度提高。当喧嚣落定,繁华散去,疫情后的市场,将更注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真实社会价值,剩下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已经进入疫情常态化,但各国对本国疫情的反应、防控进度不一,目前看已经出现了广泛的关于反全球化的争议和噪音,全球供应链势必受到冲击,至少在部分产业将出现重构的现象。因此,进口替代将成为很多企业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这也符合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相应国际化业务将面临挑战,有必要考虑调整预期,重新评估资源配置。
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上升,企业有必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具体运行情况和相关主体(上游品牌商、下游终端客户、第三方服务商)的关键诉求,从而明确在产业中如何定位公司、如何为上游和下游创造独特价值,真正打通、重塑具体产业的供应、生产、流通环节,真正建立起无可替代的行业位置。
在能力层面,产业互联网时代,相对于传统供应链,企业必须要做到数字化、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扎实推进“四化”能力建设,否则无法在数字化时代服务好客户,竞争力无从谈起。在意识层面,则要更加关注业务运转中健康的现金流,不要过于痴迷GMV,不要在非核心竞争领域消耗力量,要集中炮火攻击城墙口。
中国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如何投资决策的大考,虽然不同行业差异很大,但都可以根据自身所处行业特点,结合政府政策指引,思考下一阶段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再定位。
从战略高度看,企业进退腾挪的动作都与投资相关,而投资决策的出发点是对机会的洞察。比如,如何依托政府及政府资源,当下资金、土地、厂房等的投入,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比如,企业要重点思考其产品/项目之社会属性,以此重构商业模式。
从战术层面量化测算的角度,投资决策的基本考量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疫情背景下,上下游信用收紧,对现金流不能做乐观假设。对企业财务资源、能力基础、产业环境等参数,应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去思考投资的可行性。
进取型的企业,可以围绕商业模式重构进行投资,现阶段及接下来几个月可能是企业调整姿态的最佳时期。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会导致很多企业倒掉,行业会加速洗牌,剩者为王。对那些资金充裕且有准备的公司来说,意味着战略布局的好机会,可以进行行业整合,也可以通过收购进入新的行业或经济领域。
疫情对各地影响都很大,如何尽快复苏区域经济,是每个省每个地方政府都要思考的问题,甚至将改变地方经济竞争力格局。国家在政策上会进一步加大逆周期的刺激力度,不会搞大水乱灌,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是必然的,降息降准是必然的。对于地方政府,中央必定会增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重新设计新的政策洼地,补短板,促发展,保民生,稳就业。补短板主要集中在疫情提示的公共卫生等城市服务和城市治理;促发展主要是布局重大项目,促进消费,比如汽车消费要适度放宽放松限额。
另一方面,政府有钱了,这也是危机中危带来的机,钱多了以后就会非常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了,能不能花好,真正促进当地发展。疫情不能改变长期发展规律,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未来的投资一定是具有意义的领域。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企业需要深刻理解发展新动能背后的逻辑。
和君咨询认为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一是智慧城市,一是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会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成熟的服务能力,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通过市场换技术来引入科创企业,把数字经济做起来,推动产业建设。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则是利用其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建立强大的产业,推动本地传统产业的升级,并且有机会做强一些新兴产业。
国内外形势均不容乐观,政府和企业知己知彼,准备好粮草,激发人的动力,保证业务开展,提前布局机会,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领域,方可度过寒冬、把握机遇。以上是和君咨询的务实建议,供大家参考。
感谢李岩、彭锐、盛秀玲、熊雪涛、杨旭、袁同舟、张卢锋等和君合伙人对本文的贡献。
本文来自和君咨询。